导航
首页
聚焦
时评
企业
人物
政策
财经
商会
专题
扶贫车间,星火遍菏泽
来源:[!--form--][!--fname--]2017-06-28 00:20:31
特大
较大
标准
较小

编者按:
当前一场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战正在全国进行,山东省菏泽市首创的在家门口兴建"扶贫车间"模式引发各界关注。"扶贫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既满足了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困难,让当地贫困群众"真实地摸到了脱贫的大门"。最近,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实地采访了菏泽市的"扶贫车间",今天我们刊发这篇稿件,希望这种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扶贫模式能给更多地方带来借鉴和启发。



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南赵楼镇的泽邦服饰扶贫车间,王敏敏正在踩缝纫机。29岁的她和丈夫两个人要侍奉两代4位老人还有两个孩子。"我公公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老奶奶又有老年痴呆,离不开人。丈夫在外地打工,两个孩子又都小,我根本不能再出去打工了"。曾在青岛从事多年服装加工工作的她,回乡似乎无了用武之地。"半年前听说有个服装厂入驻了这里的扶贫车间,离家近,还能照顾孩子,我赶紧过来,现在一个月也能挣个一千五六呢!"


76岁的齐秀春和伙伴们坐在陈王街道曹氏庄园发制品加工扶贫车间,忙着手中的活计。她负责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收购来的人发卷撕开,以便进行下一道加工工序。"在这儿我一天能挣12、3块钱哩!"齐秀春高兴地告诉记者,"比在家待着强多了。"把自己家的责任田分给儿子后,齐秀春就在家看孩子,现在重孙子也上学了,"我能到这家门口干点活。"

 

 


扶贫本土化项目只要"老笨土"


在菏泽市的贫困人口中,像王敏敏和齐秀春这样的占到55%以上,他们或具备劳动能力或具备部分劳动能力,但有的没文化、没技术,出去也找不到活干,有的年龄大,或是身体有残疾,企业不招,还有的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或不宜外出打工。


如何让群众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这成为菏泽市各级政府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鄄城县董口镇贫困户吴秀兰的院子里,有大概7、8位60岁以上的农妇围坐在小窝棚里。吴秀兰早在8、9年前就开始组织她们一起进行撕发加工。"一天干8个小时,能挣13块钱,不错!"她们开心地告诉记者。当地党委书记李玉如介绍,这个小窝棚,就是现在菏泽市遍地开花的扶贫车间的原型。"发现这个小窝棚是一个冬天,我们走访贫困户,到了吴秀兰家,房檐都结了冰凌子了,但看到小窝棚里放了一盆炭火,7、8个人围坐在一起撕发,很热闹,很热和。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就地就业脱贫的好方法",由这个小小的窝棚所从事的代工生产模式,启发了当地政府。"如果贫困户得到这些就业机会,岂不是很快就能脱贫?"鄄城县鼓励、引导50个县直联村单位和50家企业,采取政府每平方米补助100元、其余资金由联村单位负责的方式,在每个行政村建了一处300平方米左右的"扶贫车间"。引导户外家具、发制品、服装加工、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扶贫车间"放活。


在鄄城县试点了扶贫车间这一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后,菏泽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推广扶贫车间这种就地就近就业扶贫模式。截至目前,菏泽全市共建成扶贫车间2102个,其中企业捐建173个。涉及服装加工、电子配件等81种产业,完成投资3.78亿元。


通过设置扶贫车间,直接安置和带动212245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贫困群众每天有13-100元不等的收入。2016年通过扶贫车间实现脱贫的人口有1.35万人,占全县总脱贫人口的34.7%。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扶贫车间目前引进的项目只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是没什么技术含量、仅能计件的项目。我们俗称就是'老、土、笨'的项目。"李玉如说,"但这些项目确实广受欢迎,因地制宜的扶贫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


"计件工作自由,孩子学校就在对面,到点就能去接他,不耽误。"29岁的陈雪梅告诉记者。

 


因地制宜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我们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租赁扶贫车间,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为农村带去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增强群众的市场观念和创业意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而且不少群众通过承租扶贫车间,逐渐成为'小老板'和致富带头人,带动了全民创业的良好风气。"鄄城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张家绍说。


在鄄城县,企业租赁扶贫车间可以免除三年租金。众唯电子有限公司的李致超以前在长三角打工,听到家乡董口镇申位庄村有了扶贫车间的好政策,就立马回乡,与合伙人一起成立了电子数据线加工工厂。"我们有80多个员工,都是方圆5公里内的村民,计件工资,平均每人一天能赚50-80元。"


同时,随着近年来企业招工难、用工贵问题的出现,一些发制品、户外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在县周边一些村庄设置加工点,把部分加工工序放到加工点上。郓城县政府抓住这一时机,以扶贫车间优惠的租赁价格,吸引了很多企业入驻扶贫车间。"这节省了我很多建设成本。当地政府对我们的要求就是雇佣员工总数的30%为贫困户。"今年35岁的李继元2016年租用了扶贫车间以扩大自己玩具厂的规模。


在菏泽鄄城县大埝乡冀庄村,31岁的王常元拄着拐杖穿梭在车间各条服装加工生产线间。经过半年多的发展,这个由政府援建的扶贫车间,已经注册为众发服饰有限公司。乡长潘丽说,王常元自小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右腿萎缩,靠拄单拐才能行动。但他身残志坚,到处学习服装生产和管理技术,还跟着朋友一起去北京打工。2016年,乡政府的领导找到了王常元,让他入驻村里的扶贫车间,带领村民进行服装加工工作。"我想改变自己和乡亲们的贫困现状。"谈起未来,王常元很有信心。"现在一个月差不多能挣8000多块钱,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起码省了20万的建设费用,还有雇工也方便多了。"泽邦服饰的总经理谭明席很满意当初自己入驻扶贫车间的选择。"我们公司特设了贫困户'爱心岗',方便女性员工随时回家照顾老人孩子。现在在外地办厂,工人也不好招,回乡创业,工人好找,大家离家近,干活也方便。"

 


积极参与工商联扶贫有作为


在郓城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看来,"扶贫车间"既满足了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困难,顺应了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的大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这些扶贫车间上交的房租,一部分归村集体,可以说是有利于企业、贫困户、村集体三方。"


基于扶贫车间的良好效果,菏泽市出台了一系列办法意见。以鄄城县为例,制定了《关于加强扶贫就业车间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在贷款、招商、用电等9个方面出台了含金量较高的政策,并通过财政扶持、第一书记和县直部门援建、重点企业捐建等方式,利用闲置民房、小学旧址、村级活动场所旧址等,在全县每个行政村新建或改建了1个300平方米左右的扶贫车间。并要求,扶贫车间内贫困人口用工占比不低于30%,离村头不超过200米,建设靠近村幼儿园、小学、卫生室等公共场所,使贫困群众做到了"送完孩子、伺候完老人、干完农活,再去车间打工挣钱。"


在扶贫车间建设过程中,菏泽市各地工商联也积极作为。鄄城县工商联挤出工作经费,并指定一名副部长靠在工地。经过长时间加班加点,鄄城县工商联在古泉街道宁业行政村援建的扶贫车间成为全县第一个竣工的,并作为村集体资产转交村"两委"管理,出租给该村经济能人进行发制品加工,吸纳1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47人,人均月收入1200元左右。郓城县工商联则积极动员会员单位,参与扶贫车间的援建工作或入驻扶贫车间。"我们的会员单位基本都以这两种形式参与进去了。"郓城县工商联工作人员杨敏华告诉记者。


鄄城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张家绍介绍,县工商联带动山东金润建设有限公司等69个会员企业建设了72个扶贫车间。"19家非公有制企业,本来不在市'双百共建'活动计划盘子,但经过动员,主动要求承担援建任务,分别援建了高标准扶贫车间,有的企业无偿援建了两个。"


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我们还组织开办免费培训班,先后举办户外家具、发制品加工、服装加工等免费培训班280次,培训人员22600人,提高了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扶贫车间犹如扎根乡间的野花,虽小却生命力旺盛,虽朴素但令人欣喜不输牡丹。

 

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扶贫车间也定会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徐徜徉)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38365-365.com发表,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38365-365.com微信、微博号
发表评论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
网站印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