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 (VC) 的一天是怎么样度过的?私募 (PE) 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风险投资 (VC) 的一天是怎么样度过的?私募 (PE) 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我来写写VC真实的工作生活吧。

这个问题再做下分解,分四个部分来写:

1、VC工作的好处

2、VC工作可能带来的风险点

3、日常到底在干嘛

4、VC到底适合那些人

先说好处,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去VC工作,到底有啥魔力。

1、高大上(至少看上去)

因为毕竟是投资方,手里握了大量的钞票(虽然都不是自己的),但是他有支配这些财富的权利。

VC的本质 其实就是社会财富的优化再分配。

加上最近几年政府大力的支持,各种创业大赛,大会,活动 VC们都是座上宾。晚上还会有各种聚会,会让从业者感觉生活比较充实,比较优秀的还能偶尔上个电视上个头条什么的,会给人带来比较大的虚荣感。

2、可以学到东西

之前我有文章写过,干这行的,有一部分是家里本来就很有钱的人,他们来VC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了,也没指望过工资能赚多少钱。

这样的家庭一般是,老大去继承家业,老二或者老三来VC学习投资,因为毕竟自己家族的财富很多,不能总放着银行贬值,社会上理财产品又鱼龙混杂,搞不好就本金亏损,所以与其这样,不如自己从头学起,看到好的项目,自己也能跟投一点,看到好的商业模式和技术,也可以赋能到自己的家族企业。

3、相对轻松

我经历过BAT、也去过创业公司,真实对比,工作强度来说,VC算轻松的。创业公司如果处在上升期基本是5+2,白加黑。互联网巨头的抗业绩部门基本就是996。VC会相对来说,每周至少可以休息两天。

很多VC从业者都是互联网转型过来的,为什么要转型,因为前面实在是太累了。当然也有创业成功过来做VC的,他们一般都是自立门户,自己募资,自己投。

再说下风险点

1、只知表面 不知细节

因为每天要看很多案子,所以其实很多细节,投资人真心不懂,尤其是早期,一些非常尖端的技术或者跨度特别大的东西,即使你花了很长时间去恶补,其实你还是搞不懂。

所以,以前出现过割投资人韭菜的创业者,这是对机构的损失。

对自己的损失了,就是你看了太多表面的东西,却很难静下心来研究一门,看上去什么都懂一点,但是差一个立命的根本技能。

如果自己没有深入一些项目,干几年投资,很容易把人干虚。

2、容易干懒

开始说了,VC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那干VC的人,其实也是玩杠杆,而且这个杠杆加的比较大。GP(基金管理者)按照法规其实只要出一只基金1%的钱就够了,一个基金一个亿,GP实际只要出100万,最后收益如果按行规二八分,GP杠杆还是很高。

所以很多人说,金融是人生最后一份工作。

我觉得核心意思就是干了金融,就会觉得别的东西来钱太慢了,不愿意再去研究那些实业。

为什么投资互联网的机构多,因为互联网特别快,营收增长可能超过1000%,一年快的可以融资三四轮。

一开始很少有人投新药和芯片,也是因为太慢了,最近因为某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机构才开始慢慢关注这块。

那VC的日常到底在干嘛

1、找项目

看项目之前,首先你要有足够多的案源,项目多了,你才能把好的挑选出来。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讲投资机构怎么找项目?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创业公司怎么找投资人?

2、判断项目

这点比较流水化了,一开始是要从行业研究开始做起,类似于券商写的行业研究,但要比这个券商写的更加超前,更加接地气,很多东西都是网上查不到的,大部分是行业专家的口述。

然后我们会选择一些我们觉得可以的细分赛道,然后坑就挖好了。

然后再就找萝卜就可以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去找好的萝卜去填坑。

网上很多人说,有些投资大佬聊几分钟就能决定投和不投一个项目,虽然故事有点虚构的成分。

但是如果是真的刚好机构也在看这个赛道,刚好一个好萝卜掉了下来,其实最快一天是可以拍板的。

毕竟大佬聊了后,可能还要打几个电话问下行业专家到底靠不靠谱。

3、项目交割

这里会有很多杂事,一般都是中层带队,带上投资经理、法务、财务,去做尽调,去谈具体投资协议,遇到一些比较强势的创业者,这个过程就会比较漫长,有一些投资协议前后可能需要谈四五轮。尽调会去到他的上下游,尤其是客户方,一般都要跑三个以上客户,尤其有些比较远的客户,可能需要先飞机,后bus,再摩的都是有的。

4、各种活动

有白天的各种活动、技术型、比赛型、分享型,反正和创业者相关的最好都要去下,因为你需要找到好项目。晚上的活动很多是行业内部的聚会,你还需要学会德州,或者王者。

当然,聚会也会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比如尊尼小叔之前写过一些八卦故事:

有没有什么撩汉高手的举措让你久久不能平复?

最后尊尼小叔写下这个行业适合哪些人干?

1、家庭条件比较好的

大家可以去一些知名VC的官网看看他们的简历,很多都是美英的名校,家里条件不会太差,这个圈是有很多富二代的,有一个富二代跟我明说的,就是过来学习的,然后看到有一些什么好项目,自己也投资一点。

2、潜伏学习类

这类人一般是把VC当作一个纯融资学习平台,目的就是学完后,自己在拉一波人做实业,只是之前只懂技术,不懂金融,一般这类人,你看到他就会待个一年左右,然后就回归实业打怪去了,这也算金融机构对实体行业的人才输出。这类人是我比较欣赏的,我觉得金融业还是要促进实体发展,而不是压榨和抽血。

3、创业成功的

这类人也比较多,创业成功后可以考虑发起一只基金投自己了解的行业,有钱了后再做投资,其实是非常好的选择,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腾讯和小米。

如果只是想来VC混混日子或者想来这里赚大钱,我觉得还是提前打消这个念头吧。

赚大钱还真只能靠创业,如果投资人有这个实力,肯定也都去自己创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