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聚焦
时评
企业
人物
政策
财经
商会
专题
李星涛:下岗后的回归与逆袭
来源:中国工商张蕊2018-01-02 09:42:59
特大
较大
标准
较小

微信图片_20180102095200.jpg

在绿水青山的浙江永嘉县,有一片占地150亩的农庄式园林基地。这里的PM2.5在10以内,负氧离子浓度平均值为每平方厘米8000个,当笔者步入园林后,顿时感到神清气爽、舒适惬意,连呼吸也变得通透起来。这就是原野农业集团的总部所在,也是李星涛创业之梦开始的地方。


潮起潮落

 

1968年出生的李星涛,祖辈几代务农。


对于上世纪末的数亿中国农民家庭来讲,能够考上大学并进入单位工作,才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集体追求。


在家人的殷切希望中,李星涛成为全村在解放后第一个考入大学的青年,整个村子为之轰动,奶奶每天乐得合不拢嘴。


李星涛读的是农林专业,199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温州东方集团从事销售,光荣地成为一名国企职工。他凭借勤奋和钻研,没几年就晋升到副总位置,铁饭碗端得稳稳当当,可谓顺风顺水顺心顺意,一度成为全村年轻人的学习榜样。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很多国企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更加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全国范围内广泛掀起了剧烈的下岗风暴,江浙一带也难逃此劫。


2003年,担任温州东方集团改制小组成员的李星涛,在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竞聘时以一票之差落选。然后,他像那个时期很多思想觉悟高的老职工和老领导一样,大无畏地“革”了自己的岗位,光荣下岗了。


当他带着一万多块钱的遣散费回到家里,奶奶拍着大腿啧啧叹息:大学白考哩,大学白上哩,以后的日子难过哩……


回归农业

 

上有老下有小的李星涛,面对家人的愁眉苦脸,内心虽有不安,但也沉得住气,这一沉就是好几个月。


他白天外出了解各行各类项目,寻求各种就业机会,到了晚上便独自待在房间反复思考论证:今后的路该往哪个方向走?


去私企打工?只能从基层做起。已然当过国企副总的他,若要跟一群初入社会的小年轻在一起干活,他既放不下架子又感觉委屈,这条路也不可行。


那就自主创业吧。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行对于李星涛而言可是重大问题,他整整用了一年时间才做完这道选择题。


酷爱研读史书的李星涛认为,任何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都需要平衡,即每个产业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点。据他观察,温州当地的民营企业,大多从事工业和服务业,农业几乎无人问津。而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他相信,总有一天,农业会像商业一样蓬勃发展起来。


较低的行业门槛和大学专业知识,让李星涛对走农业这条路充满信心;他的大学同学听说李星涛要回过头从事农业,纷纷点赞,这给了李星涛莫大的鼓舞和勇气。


大方向已定,又一个难题出现了:全部积蓄加起来不过30万元的创业成本,能撬动哪一块领域呢?李星涛开始一项一项地捋:


种粮食?浙江地少,人工成本高。种水果?销路没有,损耗高,风险大。养鱼虾?养护成本高,气味污染重,村民不答应。


种苗木呢?卖不动没关系,生在土里还会长,没销路也不担心;只要有阳光雨露和水,苗木会自然生长,养护成本低;至于人工,如果用当地农民进行除草施肥,随着苗木的成长,单株工时反而越摊越低;这样一算,成本投入和风险控制都不是问题了。


他始终坚信,任何事情,只要对社会发展有利,对人类生活有利,就是符合“道”,总有得到认可的那一天。


2004年,李星涛在永嘉乌牛镇,开发150多亩荒地用来种植南方红豆杉,同时建立了乌牛十八垅花木科技研发基地,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园林品牌——“原野”。正是从这片基地开始,李星涛不断扩展着战略版图。


已经搁置十几年的农林专业知识,李星涛在原野派上了大用场。他那些在农林部门工作的大学校友,也纷纷献计献策,提供了很多技术支持。


李星涛常常独自步入苗圃基地,像是看护孩子一般,仔细查看叶芽发育状态和土地保墒情况。在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盼望和期待。


逆袭

 

做农业绝不是简单地靠天吃饭,它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眼光和耐心。


从2004年开始,原野农业就申请了城市园林绿化资质,从三级开始升级到二级、一级,遥遥领先于其他单纯做苗圃的同行。有了相关资质,就有了参与城市绿化项目竞标的资格,目前温州市区不少市政工程的绿化都是原野的典型案例。


2005年8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一经推出,便受到浙江省内各地市政府的支持响应。李星涛也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在农业领域深根细作的决心。


2011年,是原野农业发展速度倍增的一年。因为,“绿”是那一年温州的关键词。植树造绿,成为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园林设计与施工的订单像雪花般飞来,原野苗圃里的苗木,单株价格在短短四个月内翻了四倍,依然供不应求。这条被资本市场冷落多年的农业之“道”,终于像李星涛笃定的那样,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和认可。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李星涛的发展战略再一次与政策吻合。位于浙江永嘉三江街道的花卉苗木精品园,正是原野园林借势“一号文件”打造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的样本,它寓意原野在发展战略上的新拓展。


顺势而为的原野,发展事态锐不可当。


夙愿

 

李星涛深知,农业在当下依然是一个相对短缺的产业,未来机会很多。但要增加农民收入,单一的农业种植很难达到这个目标。若将健康、科技、文化、旅游等等相融合,打造更高品质的体验,才能吸引更多的城市人群来农村消费。这种消费带来的不仅是现金流,还有思维碰撞和思想互通,然后共同寻找符合市场需求的农商业态。


近几年原野农业集团年均科研投入近600万元,在水环境治理、抗盐碱植物的科技研发领域均有突破,并取得了十余项发明专利,在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方面也颇具建树。


微信图片_20180102095204.jpg

G20一类提升工程


2015年9月8日,原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一行到原野农业集团调研时说:“这样的农业园,整合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科技、文化创意功能,发掘创造生态农业生产、休闲、体验和观光,既为市民提供了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为政府节省了投资兴建公园的财政支出,又提升了企业美誉度,真正做到了企业与政府双赢。这样的农业园模式应该值得大力的推广和复制。”


如今的原野农业集团,已发展成为集林业规划设计、市政园林设计施工、花卉苗木生产销售、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林科技研发等于一体的科技型综合企业。“花卉苗木产业化”项目也被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


“不消耗社会资源,不污染环境”是李星涛选择在家乡做农业的朴素标准,而带动父老乡亲在家门口致富,则是他创业以来的美好夙愿:“我们说要打造美丽乡村,但是不能让农民过上好的生活,就算住在‘金銮殿’,也不会快活。”


李星涛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永嘉岩头、三江、乌牛等地的5000多户农户,种植了2000多亩苗木,让更多的当地百姓加入种树致富的行业。


目前,原野70%以上员工是永嘉本地村民,他们的人均收入,比同类工种薪资高出30%-50%。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员工激励,更是一份反哺于民的感恩与含蓄深沉的乡情。


李星涛有一个宏大愿望:将温州160万亩荒地改造成花卉苗木基地,并依势而建若干生态农业综合体。


如果这一宏愿得以实现,不仅能够为当地百姓带来持续的租金和工资收益,解决80万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预防诸多自然灾害及水土流失,福泽后代。

 

(责任编辑 鲁璐)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38365-365.com发表,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38365-365.com微信、微博号
发表评论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
网站印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