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氹仔养鱼这一水产养殖模式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的内陆山区,例如茂名信宜市、肇庆的广宁县、韶关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清远的连南、阳山等县(市)。该类地区拥有丰富的山涌水、溪流水,当地农民为了日常生活饮用或农业生产灌溉需要储水,于是就在房前屋后的田间挖筑小水池,当地人称该小水池为氹仔或曰凼。他们引山泉经年流入,建坝口源源排出,因为源头是活水,池水清澈,其优良令人啧啧不已。
01
场地
就氹仔养鱼而言,要选择在房前屋后或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氹仔。氹仔的大小、形状、深浅因地制宜,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面积40~60㎡,水深0.8~1m。进出水口设在氹仔的两对角,利于池水流畅,保持良好的水质。较浅的“凼仔”可在其中央挖一个数平方米的深坑,使水深保持在0.8m以上,并在氹仔上方搭设小凉棚,供鱼遮荫栖息,以弥补池浅、水清等不利因素给鱼类生长带来的影响。
02
环境
氹仔养鱼的水质调节有别于普通池塘养殖,水体透明度保持在60~80厘米之间,根据高山流水溶氧量低的特点,引用时应适当延长引水管,并在氹仔进水口处设置横板,形成落差,使水流形成水花散落池中,达到增加水中溶氧的目的。根据地水温特点,在冬夏季节可采取增加进水量的措施,调控池水水温,以利于养殖鱼的生长。如引用山溪水养殖,其溶氧充足,但水温偏低,且易受山洪的影响,在寒冷季节应适当减少进水量,避免池水水温降低,尤其在雨季,暂停进水,保持池水的水质清爽。
03
品种
主养草鱼,草鱼是淡水池塘养殖之王,该鱼吃得多、消化少、排得多,可以一草带三鲢,现在也有人养殖倒刺鲃,搭配适量的鲢鳙鱼和鲂鱼,同时每个氹仔放养数尾鲤鱼、鲫鱼以清洁池底。草鱼的放养密度一般为1-2尾/平方米。氹仔养殖出来的草鱼一般要达到4~5千克/尾以上的规格,消费者才喜欢且售价高,因此放养规格宜1~2斤/尾以上。鱼种投放前池塘要用生石灰清塘,鱼种要免疫注射和用食盐水消毒鱼体。
04
投喂
以投喂青草、青菜为主。饲料来源一是利用山区丰富的草类资源,收割天然水草和旱草,或是利用山区土地广博的优势,种植优质牧草如黑麦草、苦麦菜、春菜、象草、皇竹草、苜蓿等;或是以投喂生谷芽和熟红薯拌少量精饲料的方法,解决冬季青饲料短缺问题。投喂的青饲料应清洗干净,并坚持“四定”原则,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以4~5小时吃完为宜。在每次投喂前应及时清除池中残留草渣,保持池中的清洁。
05
轮放
由于氹仔养鱼实行的是全年流水养殖,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放眼量可适当增加,但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鱼的品质,在养殖过程中应当采取一次放足,捕大留小或者捕大补小等措施,即及时把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起捕上市,同时补充鱼种,使氹仔里的鱼的存量保持在6斤/平方米以内,如果放养密度过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就会在氹仔中积聚,从而影响鱼的健康生长以及鱼肉的品质、口感、味道和风味。
06
病防
氹仔养鱼采用的是流水、疏养等措施,水质优良、清新、安全,养殖鱼类发病的概率较低。即便如此,病害防治这个环节少不了。放养鱼种可注射草鱼疫苗,定期施放适量的生石灰消毒杀菌,调节水体pH。一旦发生鱼病,可运用山区丰富的中草药进行综合治疗,例如药浴浸泡、全池泼洒、拌饲投喂等,或者根据《绿色渔药使用准则》进行用药,避免使用高残留的化学药剂,减少水体污染。
文化
氹仔鱼是像饲养猪牛羊一样的草鱼。该鱼之所以能在普通池塘养殖出来的鲩鱼中脱颖而出成为名优特种草鱼,进入高档名贵鱼类行列,该优势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就的。一是该鱼生长时间长,富集营养丰富;二是该鱼长期吃青草饲料,其中不乏具有养生保健价值;三是长期流动的山坑水水质纯净,没污染;四是氹仔面积小,营养充足;五是种类单一,没有异类的角逐,生息时间较足。
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还把氹仔鱼氹仔品牌进行打造,首先是地方公共品牌,主要是将其作为县域特色产业、产品进行推广;其次是区域共用品牌,这就是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水产品,例如原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向农业部申请对信宜市氹仔鱼产品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该产品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该产品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农村部以第1645号公告给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这是广东省第一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水产品;再次是企业专营品牌,有一些农户发展成长起来成为大户甚至成为该鱼行业的龙头,他们通过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产地认定和认证,注册商标,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其产品具有专营品牌效应;最为关键的是产品个性品牌,这就是专业户,他们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沉淀、积累、打磨出极具个性的养殖技术,从而保证其产品品质、口感、味道和风味的独一性、不可复制性,成为渔业领域中的一道风景线。
原创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钟小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